服务热线021-50387977 在线咨询 留言/需求提交

马化腾大概是我看过的最平平无奇的人了

【摘要】

“羞涩文静的马化腾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呢?”


这是马化腾所有同学和老师的共同感慨,就连他本人也没料到,野生放养的企鹅最终成长为一只哥斯拉。


回看马化腾的成长史,既没有紫云遮日,也没有黄龙游弋的异象,除了喜欢观测哈雷彗星外,他没有太多特殊之处。


高中班主任对他的印象是“三好学生”、“和同学关系好”、“不旷课”和“作业本整洁”,但更深的印象就没有了。


大学四年,马化腾既不是学生干部,也没有任何协会职务,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没有出众才能,经常躲在计算机机房里注入病毒,借杀毒的名义来折腾电脑。

 

 


毕业后,马化腾做到的最高职务是主管,同事们对他的印象非常淡薄,管他叫“小马”,是数以百计的“小马”中的一位。


真正让马化腾下定决心创业的,是被丁磊率先赚到第一桶金所刺激,而他对未来没有详细的规划,远比不上在浙江杭州创办“中国黄页”的31岁马老师有着澎湃的激情和野心。


就连“腾讯”二字,也是马化腾的父亲拍板决定。他本人更喜欢“网讯”或“捷讯”,因为读起来通俗易懂,没有强烈的个人色彩


哪怕将OICQ(后改名QQ)研发出来,马化腾只是“先把它养起来”,没有过多重视,甚至笃定“反正它也不大,赚钱还是要靠卖软件。

 

因此,他和张志东将QQ的用户上限值设定为10万人,第一年规划1000名用户,第二年3000个,第三年1万个。


他们还算了一笔账,用户数量在1万以内,每年的运营费用不超过10万元,应该是“养得起”的。


1999年4月,马化腾和陈一丹到北京出差,白天辛苦地跑业务推销寻呼方案,晚上回到了招待所,他们打开电脑时,惊讶地发现OICQ的在线用户竟然超过500人。


为了庆祝这个历史性的一刻,他们买了一瓶啤酒,两人在小房间里碰杯欢呼。


七年后,当QQ在线用户超过2000万时,有人曾问他:“你估计什么时候可以超过一亿?


马化腾一如既往地“谦逊”:“也许在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。

 

对于全中国的财经记者来说,最难采访到的两位企业家都在深圳,一位是华为的任正非,另一位是马化腾。


吴晓波在《腾讯传》中提到,在2010年之前,马化腾从未跟任何一家财经媒体的总编辑吃过一顿饭。


给通讯公司做软件外包时,作为老板的马化腾长得很青涩,只能在客户面前隐瞒身份,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“工程师”。


因此客户往往拉着他下属的手说:“马总你好你好,欢迎欢迎!”

 

 


2002年5月,马化腾和曾李青去洛杉矶参观E3电玩展。


在美国领事馆办签证时,马化腾被拒签了,而曾李青因为谈到腾讯公司的远大前景,成功说动了签证官,问他还有谁要一起去。


曾李青指着刚被拒签的马化腾说:“还有他,他是我的老板。”


同年9月,马云邀请了马化腾参加第三届“西湖论剑”大会,《钱江晚报》的记者这样描述他:


“马化腾,作为QQ的创造者,却和QQ给的先锋、前卫感觉很不一样。


马化腾一点儿也不新潮,虽然一身休闲西装的他看上去还挺年轻,那副金丝眼镜也给他增添了几分文绉绉的气息,但怎么看都不像那个造出可爱小家伙的网络大侠。


即使他在脖子上挂条红围巾,也没有半点QQ的样儿。”


马化腾承认,性格低调、刻意回避媒体,是因为他“不知道如何对别人讲述腾讯的故事”。


谨言慎行,不喜欢自己说的话被媒体过分解读,也不热衷当人生导师,更希望平平无奇的程序员人生。

 

“在中国互联网,有一个人跟陈天桥、马云、丁磊、张朝阳、李彦宏5个人同时过招。他长相斯文行止儒雅,却被叫作‘全民公敌’。”


这个“全民公敌”,在早期融资的时候,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极其模糊。


1999年年底,OICQ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00万,当时腾讯公司的账上只剩下1万元,如果不将腾讯卖掉,只能选择融资来续命。


马化腾团队找到了IDG的王树,给了他一份商业计划书。王树意识到这是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,“如果我们IDG不给钱的话,腾讯可能马上死掉;给钱的话,前景也不明朗。


他漫不经心地问马化腾:“你怎么看你们公司的未来?”当时马化腾得了腰椎间盘突出,整个人显得病恹恹,沉默了好一会儿:“我也不知道。”